第六十九章 吾不敢為主而為客,不敢進寸而退尺。禍莫大於輕敵,輕敵幾喪吾寶。
原文
用兵有言﹕「吾不敢為主而為客,不敢進寸而退尺。」是謂行無行,攘無臂,扔無敵,執無兵。禍莫大於輕敵,輕敵幾喪吾寶。故抗兵相加,哀者勝矣。
解釋
主題
- 闡述戰爭的策略與態度,以及如何以不爭、不戰的方式來達到勝利與和平。它強調的是一種以退為進、以柔克剛的智慧,而非直接的武力對抗。
內容要點
- 「用兵有言:吾不敢為主,而為客;不敢進寸,而退尺。」: 這句話是本章的核心,說明了用兵的原則:不主動出擊,而採取被動防禦的姿態;不貪圖小利,寧可退讓。
- 「是謂行無行,攘無臂,執無兵,扔無敵。」: 這是對上述原則的進一步解釋,說明了真正的勝利並非來自於武力,而是來自於一種無形的策略:行動起來好像沒有行動,抵擋敵人好像沒有手臂,拿著武器好像沒有武器,進攻敵人好像沒有敵人。
- 「禍莫大於輕敵,輕敵幾喪吾寶。故抗兵相若,哀者勝矣。」: 最大的災禍莫過於輕敵,輕敵會讓我們失去最重要的東西(可能是指道、本性)。因此,即使兩軍對峙,心懷哀憫、不喜戰爭的一方最終才能獲勝。
對內證的幫助
- 克服內在的衝突與對抗: 我們內心常常存在各種衝突,例如慾望與理智、恐懼與勇氣、正念與妄念。將「不敢為主,而為客;不敢進寸,而退尺」的原則應用於內在,意味著不要主動去壓制或對抗這些念頭或情緒,而是觀察它們、接納它們。
- 以柔克剛的智慧: 內在的修行常常會遇到困難和阻礙,例如習氣、惰性、負面情緒等。硬碰硬往往適得其反。學習「行無行,攘無臂,執無兵,扔無敵」的智慧,意味著以一種柔和、不執著的方式來面對這些挑戰,不與之對抗,而是轉化它們。例如,當負面情緒升起時,不要試圖壓抑它,而是覺察它、允許它存在,並嘗試理解它的根源。
- 培養慈悲心與謙卑: 「哀者勝矣」提醒我們,真正的勝利並非來自於征服,而是來自於慈悲與謙卑。在內在的修行中,這意味著對自己和他人都抱持著慈悲心,不輕易批判或指責,而是以一種理解和寬容的態度來面對一切。同時,保持謙卑,不自以為是,不斷學習和反省。
- 避免輕敵: 內在修行最大的敵人往往是自己,例如自滿、懈怠、恐懼等。時時保持警覺,避免輕敵,才能不斷進步。
總結: 第六十九章雖然談論的是戰爭的策略,但其核心思想可以應用於內在的修行,幫助我們克服內在的衝突與對抗,以柔克剛,培養慈悲心與謙卑,最終達到內心的和平與和諧。它提醒我們,真正的勝利並非來自於征服,而是來自於一種更高的智慧和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