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血劑

  • 分出血、瘀血證,使用止血、活血
  • 與血相關、首先考慮氣的問題
    • 瘀血:行氣化瘀,可補氣(若氣虛氣滯)
    • 出血:血液妄行,氣機逆亂,可補氣(若氣虛不攝血)
      • 咳血: 下降氣
      • 下血: 升提氣

活血化淤

  • 病勢急短、痛有定處、常有腫塊

桃核承氣湯

  • 下焦蓄血瘀熱證,少腹急結、小便自利、煩躁譫語、神志如狂、至夜發熱,血瘀經閉,脈沉實而澀
  • 逐瘀瀉熱(從下焦解)
  • 桃仁、桂枝、大黃、芒硝、炙甘草
    • 大黃、芒硝、炙甘草,取自調胃承氣湯,瀉熱
    • 芒硝: 此非潤腸,而是取軟堅散結
    • 桂枝: 助桃仁去瘀,兼防大黃、芒硝寒涼

血府逐瘀湯

  • 胸中血瘀證。胸痛、頭痛、痛如針刺有定處、或飲水即嗆、乾嘔、或內熱督悶、心悸、失眠多夢、急躁易怒入暮潮熱唇暗或兩目暗黑

    • 主要包含四點:瘀血、氣滯、瘀久生熱、瘀久血虛
      • 瘀血: 痛如針刺有定處
      • 氣滯: 肝氣不舒,急躁易怒
      • 瘀熱: 入暮潮熱(只有晚上,無外邪,身熱夜甚是外邪導致全天熱、夜更甚)
      • 血虛: 唇暗或兩目暗黑
  • 活血化淤、行氣止痛

  • 桃仁、紅花、當歸、生地、川芎、赤芍、桔梗、柴胡、枳殼、牛膝、甘草

    • 桃紅四物湯+四逆湯加減而來
    • 加桔梗引藥上行胸中、牛膝引瘀血下行
    • 熟地換生地、白芍換赤芍、枳實換枳殼
    • 桔梗、柴胡升氣,枳殼、牛膝降氣,氣血並調
  • 各種逐瘀湯

    • 通竅活血湯: 瘀阻頭面證,活血通竅(麝香、蔥薑)
    • 膈下逐瘀湯: 瘀阻膈下(肝脾容易氣滯),活血化瘀、行氣止痛(香附)
    • 少腹逐瘀湯: 少腹(肝腎,陽氣不足下寒上熱,多有寒凝證),活血化淤、溫經止痛(肉桂、小茴香)
    • 身痛逐瘀湯: 身痛(四肢經絡),去風除濕、通痺止痛(秦艽、羌活)

補陽還五湯

  • 中風之氣虛血瘀證,半身不遂、口眼歪斜、語言困難、口角流涎,小便頻、遺尿失禁,舌黯淡苔白、脈緩無力
  • 補氣、活血、通絡
  • 黃耆、當歸尾、赤芍、川芎、紅花、桃仁、地龍
    • 黃耆配當歸尾,20:1
    • 地龍通絡
  • 補氣行血的代表方劑
  • 扶正為本,使氣旺血行

復元活血湯

  • 跌打損傷,瘀血阻滯證(脅下瘀),脅肋臃腫、痛不可忍
  • 活血去瘀、疏肝通絡
  • 柴胡、酒大黃、天花粉、當歸、酒桃仁、紅花、甘草、穿山甲
    • 柴胡: 疏肝引藥上行
    • 酒大黃: 酒大黃活血力更強
    • 天花粉: 此消瘀散結,非清熱
    • 穿山甲: 破瘀通絡

溫經湯

  • 沖任虛寒、瘀血阻滯證,主治月經不調,漏下不止(出血性)、血色紫暗有塊、淋漓不暢,或月經超前延後,或逾期不止(出血性)、或經停不至(閉止性),傍晚發熱、少腹裏急、小腹冷痛唇口乾燥舌質暗紅、脈細澀
    • 月經後期經閉,可能血虛
    • 月經多超前,可能氣虛
    • 月經先後不定,可能肝鬱疏瀉不即(消遙散)
    • 此方辨證要點不在月經不調類型,而在其他症狀
    • 辨證要點:虛寒瘀熱,同時見小腹冷痛、傍晚發熱,只有溫經湯
  • 溫經散寒、養血去瘀(養血通脈為當歸四逆湯,與此方功用相似)
  • 吳茱萸、桂枝、當歸、芍藥、川芎、麥冬、阿膠、牡丹皮、半夏、生薑、人參、甘草(無地黃)
    • 吳茱萸行氣止痛、溫經散寒,桂枝溫經散寒、溫通血脈,兩者共為君藥
    • 當歸、川芎、丹皮共為臣藥
    • 阿膠: 可止血
    • 半夏: 此為降陽明氣散結、促進瘀血下行,非降逆止嘔

生化湯

  • 血虛寒凝、瘀血阻滯證,產後惡漏不行、小腹冷痛
    • 產後血脈空虛、氣不能守而受寒,寒凝經脈而
      • 虛、寒、瘀
  • 養血去瘀、溫經止痛
  • 當歸、川芎、桃仁、炮乾薑、炙甘草
    • 當歸: 養血、行血,去瘀生新,君藥
    • 川芎、炮乾薑: 活血去瘀,共為臣藥

失笑散

  • 瘀血停滯證,心腹刺痛(各處瘀血都可治),常用於其他方劑中強化活血去瘀功能
  • 活血去瘀、散結止痛(純瘀血)
  • 五靈脂、炒蒲黃
    • 炒蒲黃: 化瘀止血

桂枝茯苓丸

  • 瘀阻胞宮證,婦人素有癥塊、妊娠漏下不止、胎動不安血色紫黑晦暗,腹痛拒按、或經閉腹痛,產後惡漏不盡,舌質紫暗或有瘀點,脈沉澀
    • 滑胎、瘀血紫黑晦暗
  • 活血化淤、緩消癥塊(孕婦不可活血過快)
  • 桂枝、茯苓、丹皮、桃仁、芍藥各等分、白密適量
    • 桂枝君藥,溫經通脈活血
  • 用藥平和、藥力較小

瘀血證辯識

  • 瘀血:痛有定處、痛如針刺、舌上有瘀點斑、脈澀
  • 桃核承氣湯:病位下焦,瘀熱
  • 血府逐瘀湯:氣滯、瘀、血虛、熱,急躁易怒(氣)、唇暗目黑(虛)、入暮潮熱(熱)
  • 補陽還五湯:氣虛血瘀,半身不遂、小便頻或失禁,脈緩無力
  • 復元活血湯:跌打損傷脅下痛不可忍
  • 溫經湯:虛寒瘀熱,小腹冷痛、傍晚發熱
  • 生化湯:虛寒瘀,惡露不止、小腹冷痛
  • 失笑散:心胸刺痛,少腹急痛
  • 桂枝茯苓丸:胎動不安血色紫暗

止血

  • 針對病因進行止血,配收澀藥強化止血,但怕止血過度留瘀,可配少量活血藥
  • 寒:溫經(血色黯淡),熱:涼血(血色鮮紅)(瘀:血色紫暗)

涼血

十灰散

  • 血熱妄行之上部出血證,嘔血、吐血、咳血、鼻血,血鮮紅、來勢急暴,舌紅脈數
  • 涼血止血
  • 大薊、小薊、荷葉、側柏葉、白茅根、茜草根、梔子、大黃、丹皮棕櫚
    • 大薊、小薊、荷葉、側柏葉: 涼血止血
    • 棕櫚: 收澀
    • 大黃、丹皮: 活血避免留瘀

咳血方

  • 肝火犯肺之咳血證,咳嗽痰稠帶血、咳吐不爽,心煩易怒、胸脅痛、咽乾口苦,頰赤便秘,舌紅苔黃、脈弦數
  • 清肝寧肺、涼血止血
  • 青黛、海粉、黑山梔、瓜蔞仁、訶子肉
    • 青黛、海粉: 清肝、涼血
    • 瓜蔞仁: 潤肺化痰
    • 訶子肉: 清降斂肺
  • 痰中帶血
    • 以實為主(此方)
    • 以虛為主
      • 炙甘草湯: 治虛勞肺萎
      • 大補陰丸: 治陰虛導致之火旺,肺絡損傷咳血
      • 百合固金湯: 治腎虛肺陰不足,五心煩熱、咳嗽、痰中帶血

小薊飲子

  • 熱結下焦之血淋、尿血,尿中帶血、小便頻數、赤澀熱痛,舌紅脈數
  • 涼血止血、利水通淋
  • 小薊、滑石、蒲黃、藕節、當歸、梔子、木通、淡竹葉、生地黃、甘草
    • 小薊: 治尿血、通淋
    • 木通、竹葉、生地黃、甘草,完整取自「導赤散」
    • 木通、竹葉、滑石利尿(龍膽瀉肝湯:木通、車前子、澤瀉利尿)
    • 生地:養陰止血(熱傷津液)
    • 當歸:溫經,防寒涼藥滯血
  • 導赤散:治心火,小便赤澀、面赤、口舌生瘡(上下焦)

槐花散

  • 風熱``濕毒(腸中濕熱)、壅遏腸道、損傷血絡證,腸風、髒毒,或便前後出血、糞中帶血、痔瘡出血,血色鮮紅(熱)、晦暗(濕毒),舌紅苔黃、脈數
  • 清腸止血、疏風行氣
  • 槐花、柏葉、荊芥穗、枳殼
    • 槐花、柏葉: 止腸血
    • 荊芥穗: 升陽止血
    • 枳殼: 行氣止血
  • 熱導致的便血

溫經

黃土湯

  • 脾陽不足,脾不統血證,大便下血、先便後血、吐血、鼻血、崩漏,血色黯淡、四肢不溫,面色萎黃,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
  • 溫陽健脾、養血止血
  • 生地黃、灶心土、炮附子、白朮、阿膠、黃芩、甘草
    • 灶心土、炮附子: 補陽氣
    • 黃芩: 清熱止血,防溫經過度出血
    • 白朮+附子溫陽健脾,生地黃+阿膠滋陰養血
    • 剛柔互劑的代表方
  • 歸脾湯: 治氣虛、脾不統血證,血色
  • 理中丸: 治脾陽虛寒、四肢不溫,面色萎黃,理中主要治中焦虛寒,其次止便血,而黃土湯最主要功能就是「止便血」

出血症候辨識

  • 上部出血症,血色鮮紅:十灰散
  • 痰中帶血、心煩易怒:咳血方
  • 下焦尿中帶血:小薊飲子
  • 熱性便血:槐花散
  • 寒性便血:黃土湯
Last Updated:
Contributors: johnnywa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