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ndering Patterns 渲染模式介紹
在日常網頁開發當中,除了程式碼相關撰寫的一些模式外,由於牽涉到實際網頁畫面還有一個重要因素「渲染」,針對網頁畫面渲染的相關開發實踐與作法被稱作「渲染模式 Rendering Patterns」
渲染模式的重要性
為了完成達成更好的網頁 UX 體驗,開發者們常會試圖去最佳化一些衡量網頁效能的指標「Core Web Vitals (CWV)」如下圖所示,藉此提升更好的使用者體驗
而為了盡可能的優化這些指標,工程師們總結、製作出許多能夠達到這些 UX 需求,並最佳化 DX 開發體驗(如下圖所示)的工具、開發環境
透過使用這些開發環境、模式,開發者能更快、更有效,並且確實的製作出優良 UX 的產品來,這種由 UX 推導出 DX
的過程,催生出了許多不同的「渲染模式」
如何選擇渲染模式
各種「渲染模式」不僅僅只是一個模式,每個渲染模式背後都有一套其所對應重視的 UX 體驗邏輯,並沒有一個絕對的優劣(當然,全世界很多高階架構工程師們,正持續在努力鑽研,試圖找尋出一個絕對優化的真理渲染模式,但單純就目前而言都還在比較與嘗試中)
Chrome 團隊推薦開發者使用靜態或伺服器端渲染模式,而非 full rehydration
的方式
以下簡單介紹幾種常見的「渲染模式」
Static Rendering - 靜態渲染
靜態呈現是一種簡單而強大的模式,用來構建具有幾乎即時頁面加載
的快速網站,整個 HTML 頁面在構建階段生成(通常稱作 build),並在下一次的 build 前內容不會更改,也因此這種純靜態內容能夠緩存在 CDN 或邊緣網絡上,大幅提升網頁載入的速度
靜態渲染適用於內容不需頻繁更動,並且不論觀看者是誰都一律顯示相同內容的網頁,比如電子報、電子廣告等等
1. Basic/Plain Static Rendering - 基本/普通靜態渲染
由於現代網頁中常常需要一些動態的自定義內容,也因此「靜態渲染」模式有許多變體
,其中如上述所說,內容在 build 時就已經構建完成,網頁在使用者請求後直接拿到靜態 HTML 內容進行渲染,並透過 bundle JS 整合就完成載入,又稱作「Plain Static Rendering」
這種模式在 FCP
, LCP
方便表現出色,因為內容完全是靜態渲染,也就不會出現 layout shift(佈局偏移)
但大多數情況下,多數的網站(即便像官方網站)為了方便,都還是不可避免的需要載入一些動態內容,也因此出現下面幾種變體
2. Pre-Render & SSG
這種模式與上一個介紹的最大區別在於,API 請求是在 server 端 build 構建階段進行,並將內容直接用於產出靜態 HTML,藉此消除 Client-Side fetch 請求,最終結果與 Plain Static Rendering
相似
隨著網站規模增大,將漸漸不適合使用這模式,因為在構建階段請求的 API 數量將導致
build 時間拉長
,如果使用的是第三方 API,更可能觸發request limit
或是龐大帳單費用,並且此方法也僅是適用於動態內容本身也不常變動的情況下,畢竟頻繁的更新內容就表示頻繁多餘的構建次數
3. Incremental Static Regeneration(ISR)- 增量靜態再生
這個模式主要解決前面提到的 build 時間長、動態內容的問題,透過混合的方式,僅呈現某些靜態頁面,並根據用戶的需求動態載入需要的動態內容,藉此減少了 build 構建時間,並允許在特定時間後使緩存失效重新構建頁面
以 NextJS 舉例可以在 getStaticProps
中加入 revalidate
控制 static cache 的失效時間,並在失效後透過 serverless function 重新構建一次靜態頁面
用戶如果取得一個失效的靜態頁面時,最初仍將看到舊的頁面,同時觸發 server 重新構建,一旦頁面在 server 端重新構建完成,舊的緩存才會失效並使用最新生成的頁面進行更新
使用增量靜態重新生成,我們可以通過每隔幾秒自動重新驗證頁面來顯示動態內容。雖然已經解決了許多問題,但仍然有美中不足的地方
- 「動態內容可能不會像我們定義的間隔那樣頻繁更新,這將導致
不必要的頁面重新生成
和緩存失效
,進而導致更高的服務器成本」
4. On-demand ISR
為了解決上述提到 ISR 的 revalidate
問題,透過定義「特定的 event」來 trigger 頁面重新構建,而不是單純透過一個固定時間來進行,如下圖所示,由外部觸發(server)針對某一個指定路徑頁面進行 revalidate
如此一來避免掉原本 ISR 模式多餘的 revalidate 效能消耗
靜態渲染總結
總體而言,靜態生成是一種高效的模式,其變體,尤其是 ISR,可以涵蓋各種使用情境,使我們能夠以合理的成本擁有始終在線的快速動態網站。
但對於某些場景,靜態渲染並不是最佳選擇,例如對於每個用戶都不同的高度動態、個性化的頁面
Client-Side Rendering - 客戶端渲染
假設我們需要製作一個新聞列表區塊,其中新聞內容是動態更動的內容,此時就可以透過這種Client-Side Rendering
的模式來讓每個用戶請求獲取最新動態內容,同樣透過靜態渲染的方式預先構建頁面,但針對需要動態替換的 UI 位置,提供 Skeleton 骨架,在頁面載入後使用動態的內容進行替換
這種模式下,用戶載入預生成的靜態 HTML 畫面後,最初會看到動態內容的部分呈現 loading 的樣式佈局,接著 Client-Side 發出 API 請求拿到內容,最終動態內容替換在對應的位置上,流程如下圖
雖然是靜態渲染,對於
TTFB
,FCP
仍有不錯表現,但LCP
將不會是最佳狀態,因為最大內容
只能在 API 請求後才能顯示,並且如果 Skeleton UI 無法 match 到動態內容渲染後的佈局,將有更大機率發生 layout shift,除此之外因為每次載入都必須進行 API 請求,也會讓 server 端運行成本更高
Server Side Rendering - 伺服器端渲染
伺服氣器端渲染,會為每個請求生成 HTML,適合包含高度客制化資料的頁面,例如基於用戶cookie或用戶請求來獲得的任何資料,另外也適合用於需要阻擋某些頁面的場合,比如「身份驗證」等。
個性化儀表板是高度動態內容的一個很好的例子,內如根據 cookie 中關於用戶的身份資訊獲取對應的動態內容,也能較好的實現某些敏感資訊的安全需求(無法被其他人看到),比如 Next.js 允許我們使用 getServerSideProps
方法在伺服器端渲染頁面。該方法針對每個請求在伺服器上運行,最終將返回的內容傳遞到頁面以生成 HTML
每當用戶請求頁面時,getServerSideProps
運行,返回用於生成頁面的資料,接著在前端頁面上呈現 HTML 內容,並可能接著再去請求 js 動態內容並根據返回內容進行比對調整,生成的 HTML 內容對於每個請求都是唯一的,不應由 CDN 緩存。
對於靜態和服務器端渲染非常相似。FCP 幾乎等於 LCP,輕鬆避免佈局變化,因為初始頁面加載後沒有動態內容加載,只是服務器渲染頁面的 TTFB 明顯長於靜態渲染,因為頁面是在每次請求時從頭開始生成
雖然伺服器端渲染可以更好的做到客製化動態頁面,但為了獲得良好的用戶體驗並降低服務器成本,以下是一些在使用 SSR 時需要注意的地方:
- getServerSideProps 的執行時間
頁面必須在 getServerSideProps 中的資料可用之後才會開始生成。因此,我們必須確保 getServerSideProps 方法不會運行太長時間 - 將 Database 部署在與 serverless 功能相同的區域中
傳統部署可能會讓前端從公共外網請求 API,但這種方式必須經過一連串的 DNS 查詢、cluster、load balancer 查詢等等,響應速度非常緩慢,透過把相關的服務部署在一起(同個 cluster),藉此提升動態內容獲取的速度,常見的方式是透過 cluster 內的網絡進行連線,可以大幅提升資料獲取速度 - 將
Cache-control
header 添加到 response 中 - 升級 Server 硬體規格
Edge SSR + HTTP Streaming
- 使用 serverless 功能,我們在服務器端生成整個頁面,並等待整個包在客戶端上加載和解析,然後才能開始水合作用。
- 使用 Edge SSR,我們可以在準備就緒後立即流式傳輸文檔的各個部分,並細粒度地混合這些組件,先加載完的先渲染,減少了用戶的等待時間
Streaming SSR 還支持 React 服務器組件。 Edge SSR 與 React Server Components 的結合可以讓我們在靜態和服務器渲染之間有一個漂亮的混合體,React Server Components 允許採取「部分」內容伺服器端渲染,假如需要顯示個人化的資訊列表區塊,就可以選擇僅在服務器端渲染列表組件,而在客戶端渲染其餘部分,而不必在服務器上渲染整個頁面,同時獲得了靜態渲染、伺服器渲染的優勢。
結論
雖然 Edge SSR 可以提升整體效能的能力,但對於非常動態的網站,仍然建議使用完全 rehydration(再水化)的 Client Side Rendering (CSR),在這些網站中,屏幕上的每個組件都可能根據用戶交互而改變
依據實際情況,有些模式可能比其他模式更合適
Portfolio | Content | Storefront | Social Network | Immersive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Holotype | Personal Blog | CNN | Amazon | Figma | |
Interactivity | Minimal | Linked Articles | Purchase | Multi-Point, Real-time | Everything |
Session Depth | Shallow | Shallow | Shallow - Medium | Extended | Deep |
Values | Simplicity | Discover-ability | Load Performance | Dynamicism | Immersiveness |
Routing | Server | Server, Hybrid | Hybrid, Transitional | Transitional, Client | Client |
Rendering | Static | Static, SSR | Static, SSR | SSR | CSR |
Hydration | None | Progressive, Partial | Partial, Resumable | Any | None (CSR) |
Example Framework | 11ty | Astro, Elder | Marko, Qwik, Hydrogen | Next, Remix | Create React App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