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ohnny Wang BlogJohnny Wang Blog
Articles
Project
Live2d
johnnywang/book
Articles
Project
Live2d
johnnywang/book
  • About Me

    • 關於 Johnny
    • 文章清單
  • Javascript

    • View Transitions - 認識並使用原生 document 轉場效果
    • 用 Web Container 打造自己的線上 NodeJS 開發環境
    • 來試用看看原生 Web Popover API
    • 在電腦裡搞一個 RWKV AI 小助手
    • 遊戲 App 素材解包學習紀錄
    • 動手自己做一個 ChatGPT UI 工具吧
    • Create a React Server Components Project without NextJS - 製作一個不依賴 NextJS 的 React Server Components 專案
    • 如何在 Vuepress 裡快樂寫 React
    • 從 Mock Service Worker 源碼中學習
    • 擺脫 Node modules 地獄,擁抱 Yarn Plug'n'Play(PnP)
    • 快速上手 NextJS v13 - 基礎觀念 AppRouter 篇
    • 快速上手 NextJS v13 - Data Fetching, Caching, Revalidating 篇
    • 用 Socket.io 搭配 Matterjs 製作一款 Real-Time Canvas 聊天室(文長慎入)
    • 如何只用一支 CDN 及 4行設定,讓瀏覽器讀懂 Typescript, React, Vue
    • 用 tsup 快速建立 Typescript 開發環境
    • 開發 Email EDM 你可以更輕鬆
    • 關於我的 Side project - Maju Web Editor
    • Web URL 中神奇的 createObjectURL method
    • Awesome Vite 一個由社群維護的 template 集大成
    • Vue、React 使用心得分享(文長慎入)
    • 一起動手用 Socket.io 和 Peerjs 打造 WebRTC 即時視訊
    • Temporal Typescript SDK 學習筆記
    • React Web3 Storage
    • React useState 取得最新值
    • Babel 7 Decorator 的神奇小問題
    • 用 Koa + Vite + Pinia 打造基礎 SSR 環境
    • Live2d 官方範例改寫
    • 如何把 Video 畫在 Canvas 上
    • 史上最簡單的 Webpack 5 教學
    • 在瀏覽器中直接 import Vue SFC 開發起來
    • 手寫一個可中斷的 delay promise
    • NodeJS 輕量開發框架 Expressjs 與 Koa2 的區別
    • 用 2D 物理引擎 Matterjs 製作經典馬力歐 1-1
    • 原生 Javascript 的類型標註工具 JSDoc
    • Pinia - Vuex 的後繼者
    • 用 Nodejs 寫個 FTP command line 工具
    • Vue3 Server Render 手把手帶你搭建
    • 你真的懂 Event Loop 嗎
    • Babel7 基本介紹與使用
    • Vue/Vitejs 部分源碼解析
    • Vuejs 依賴追蹤 2020 版
    • Vuejs 依賴追蹤 2019 版
    • Js literal 模板編譯
    • 用 JavaScript 鎖定用戶調整畫面比例
    • Date.now() 與 new Date()
    • Promise 相關知識
    • Web Component 學習筆記
    • TypeScript 基礎篇
    • TypeScript 進階篇
    • MVC, MVVM, MVI 軟體設計架構
    • MVVM 簡單模擬框架實作
  • CSS & Sass

    • 2024 CSS 年度報告筆記
    • 2021 CSS 年度報告筆記
    • 如何不用 setTimeout 幫 display: none 的 DOM 加動畫
    • 純 CSS 實作星球環繞動畫效果
    • 差點錯過的 Tailwindcss 入門學習筆記
    • Tailwindcss 進階學習筆記
    • Sass, SCSS Built-In-Modules 內建模組與函數
    • SCSS Parent Selector
    • CSS 畫面鎖橫屏時,滾動的問題!!
    • Safari 使用 animation 時動態產生 rem 的坑
    • CSS: mix-blend-mode 屬性混合圖層動畫
  • Memo

    • Javascript

      • Yarn Plug'n'Play (PnP) 的 VSCode 設定方式
      • 如何用 Web API 讀取剪貼簿內容
      • CSP (Content Security Policy) 是什麼?
      • Astro 入門學習筆記
      • 如何解決 Astro 套用主題切換時,畫面抖動瞬閃問題
      • Rspack - 以 Rust 打造的快速構建工具
      • Typescript v5 Decorator 學習筆記
      • Sequelize 筆記
      • ES2022 學習筆記
      • Crypto 密碼加密方法
      • 實作 Test 的注意事項
      • Jest 測試工具 - 基礎篇
      • 正則表達式
      • Rxjs 學習筆記
      • Gulp 學習筆記
      • Clean Code Javascript 學習
      • JS 實戰開發特殊小技巧
    • React

      • React forwardRef 使用筆記
      • 如何在 Nextjs 中使用 middleware set cookie
      • React Styled-Components 基礎篇
      • React Styled-Components 進階篇
      • React Unit Test
      • React Testing Library
      • React Emotion Basic
      • React Styled-JSX
      • React 18 - Concurrent Features Memo
      • useEffect 的高階封裝範例
      • React useContext & useReducer 搭配
      • React Router Config 筆記
    • Vue

      • Cypress Vue
      • Vue 單元測試學習筆記
      • 學習 Vuetify 的一些筆記
      • Vuex 學習筆記
    • React Native

      • React Native - basic
      • Expo Basic
      • Expo Router
      • Expo Build
      • Issues
    • GraphQL

      • GraphQL 學習筆記 - 基礎篇
      • GraphQL 學習筆記 - 進階篇
      • Apollo Client 學習使用筆記
      • GraphQL Memo
    • Parse

      • Parse Javascript 文檔閱讀筆記
      • Parse User Object 章節
      • Parse Session Object 章節
      • Parse Schema Object 章節
      • Parse Cloud Code 章節
    • CSS

      • Sass, SCSS 基礎筆記
    • Docker

      • Docker 基礎技術
      • Dockerfile 技術篇
      • Docker-compose 技術篇 - 3.7
      • Kubernetes 學習筆記
      • ArgoCD 學習筆記
      • Podman 學習筆記
      • Colima 安裝使用筆記
    • Git Learning

      • Git 版本控制
      • Git 基礎使用 - init, clone, add, commit, status, log
      • Git 分支
      • Git Merge 分支合併指令
      • Git Stash 保存紀錄
      • Git 基礎復原指令 - restore
      • Remote 遠端協同工作 - remote, fetch, pull, push
      • Git Tag 標籤 - tag
      • Git 設定 - config
      • Git 檔案比對與差異 - diff
      • Git Rebase 定義分支的參考基準
      • Subtree 子樹
      • Git Reflog 指令紀錄
      • Git Filter Branch
      • Git Crypt 使用筆記
      • Git 客製化工具
    • Bash

      • Bash 基礎概念
      • Variable 變數
      • Script 腳本撰寫
      • Condition 流程控制
      • Operation 算數表達式
      • Function 函數
      • Command Line Params 指令列參數處理
    • Python

      • Pyenv with virtualenv 配置
    • Patterns

      • Introduce
      • Design Patterns

        • Singleton Pattern
        • Compound Pattern
        • Proxy Pattern
        • Hooks Pattern
        • Observer Pattern
        • Mediator/Middleware Pattern
        • HOC Pattern
        • Factory Pattern
        • Render Props Pattern
        • Flyweight Pattern
        • Container/Presentational Component
        • Prototype Pattern
        • Mixin Pattern
        • Provider Component
        • Command Component
        • Module Pattern
      • Render Patterns

        • Rendering Patterns 渲染模式介紹
    • FE 性能優化

      • 前端性能優化
      • 靜態資源優化
      • 頁面渲染架構優化
      • Server 與 Network 優化
      • 開發流程、監控體系優化
    • Ollama 筆記
    • Nginx JS module 基本使用筆記
    • FlowiseAI 使用介紹筆記
    • Github Copilot 使用筆記
    • Traefik Memo
    • API First 學習筆記
    • What is AC - Acceptance Criteria 驗收條件
    • Mermaid 學習筆記
    • 串接 Sonarcube 筆記
    • Youtube Data API 基礎使用筆記
    • FB API 學習筆記
    • VSCode 好用快捷鍵
    • 在 Simulator 上開發測試
    • 問題修正紀錄
  • References

    • 全端開發學習資源
    • 實用工具
    • 網頁前端課程目錄
  • Daily

    • 中醫學習

      • 中醫自學方向
      • 黃帝內經

        • 黃帝內經-素問
      • 基礎理論

        • 中藥治病
        • 中藥產地與採收
        • 陰陽五行
        • 精氣血津液
        • 整體觀與臟象
        • 病因病機
        • 辨證論治
        • 四診八綱
        • 五運六氣
        • 經絡
      • 診斷學

        • 辯證
        • 望診
          • 望整體
          • 望局部
        • 聞診
        • 問診
        • 脈診簡史
        • 切診
        • 常見脈象與臨床意義
        • 經脈辨證
        • 中醫的六邪在疾病初期、後期分別有那些症狀
      • 中藥學

        • 中藥基礎理論
        • 常見中藥材
        • 解表藥(30)
        • 清熱藥(82)
        • 瀉下藥(16)
        • 利水渗湿药(8)
        • 化痰止咳平喘药(15)
        • 止血藥(8)
        • 開竅-平肝-安神藥(11)
        • 化濕藥(5)
        • 祛風濕藥(12)
        • 理氣藥(13)
        • 活血祛瘀藥(7)
        • 消食藥(4)
        • 驅蟲藥(6)
        • 祛寒药(6)
        • 補虛藥(43)
        • 收斂藥(13)
      • 方劑學

        • 總論
        • 解表劑
        • 瀉下劑
        • 清熱劑
        • 理血劑
        • 去暑劑
        • 去濕劑
      • 針灸學

        • 特定穴
      • 其他

        • 內證觀察筆記 上篇【內證漫談】
        • 內證觀察筆記 中篇【太極器官、五藏】
        • 內證觀察筆記 下篇【十二正經】
        • 磁力對生理的影響
    • 易經學習

      • 易經入門
    • 道德經學習

      • 道德經學習重點筆記
      • 第一章 道可道,非常道
      • 第二章 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
      • 第三章 不尚賢,使民不爭
      • 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,淵兮似萬物之宗
      • 第五章 天地不仁,以萬物為芻狗,多聞數窮,不如守中
      • 第六章 谷神不死,是謂玄牝
      • 第七章 天長地久。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長生。
      • 第八章 上善若水。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處眾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
      • 第九章 功成身退,天之道也。
      • 第十章 載營魄抱一,能無離乎﹖
      • 第十一章 有之以為利,無之以為用
      •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聾,五味令人口爽,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,難得之貨令人行妨。
      • 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,貴大患若身。愛以身為天下,若可托天下
      • 第十四章 是謂無狀之狀,無物之象,是謂惚恍。迎之不見其首,隨之不見其後。執古之道,以御今之有。
      • 第十五章 保此道者,不欲盈。夫唯不盈,故能蔽而新成。
      • 第十六章 致虛極,守靜篤。萬物並作,吾以觀復。
      • 第十七章 太上,下知有之。悠兮其貴言,功成事遂,百姓皆謂我自然。
      • 第十八章 大道廢,有仁義;智慧出,有大偽;
      • 第十九章 絕聖棄智,民利百倍。見素抱樸,少私寡欲
      • 第二十章 絕學無憂。眾人皆有餘,而我獨若遺。
      • 第二十一章 道之為物,惟恍惟惚。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;恍兮惚兮,其中有物。
      • 第二十二章 曲則全,枉則直,窪則盈,敝則新,少則得,多則惑。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
      •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。天地尚不能久,而況於人乎?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。
      •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,跨者不行
      •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。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
      • 第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,靜為躁君。輕則失本,躁則失君。
      • 第二十七章 善行無轍跡,善言無瑕謫。故善人者,不善人之師;不善人者,善人之資。不貴其師,不愛其資,雖智大迷,是謂要妙。
      • 第二十八章 知雄守雌,為天下谿,知榮守辱,為天下谷
      • 第二十九章 天下神器,不可為也,是以聖人去甚,去奢,去泰。
      •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,不以兵強天下
      • 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,不祥之器,物或惡之,故有道者不處。
      • 第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,樸雖小,天下莫能臣也。
      •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
      • 第三十四章 大道氾兮,其可左右。以其終不自為大,故能成其大。
      • 第三十五章 執大象,天下往。往而不害,安平太。樂與餌,過客止。
      • 第三十六章 將欲歙之,必固張之;將欲弱之,必固強之
      • 第三十七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
      •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;下德不失德,是以無德
      •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,天得一以清。不欲琭琭如玉,珞珞如石。
      •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,弱者道之用。天下萬物生於有,有生於無
      • 第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,勤而行之;大方無隅,大器晚成,大音希聲,大象無形,道隱無名。
      •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
      •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,馳騁天下之至堅
      • 第四十四章 名與身孰親﹖身與貨孰多﹖得與亡孰病﹖
      •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。大盈若沖,其用不窮。
      •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,卻走馬以糞。天下無道,戎馬生於郊。
      •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戶,知天下;不窺牖,見天道。
      • 第四十八章 為學日益,為道日損。損之又損,以至於無為。
      • 第四十九章 聖人無常心,以百姓心為心。
      •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。生之徒,十有三;死之徒,十有三;人之生,動之死地,亦十有三。
      •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,德畜之,物形之,勢成之。
      •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,以為天下母。以知其子,既知其子,復守其母,沒身不殆。
      •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,行於大道,唯施是畏。大道甚夷,而人好徑。
      •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,善抱者不脫,子孫以祭祀不輟。
      •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,比於赤子。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。益生曰祥。心使氣曰強。
      •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
      •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,以奇用兵,以無事取天下。
      • 第五十八章 其政悶悶,其民淳淳;其政察察,其民缺缺。禍兮福之所倚,福兮禍之所伏。
      •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,莫若嗇。夫唯嗇,是謂早服
      • 第六十章 治大國,若烹小鮮。夫兩不相傷,故德交歸焉。
      • 第六十一章 大國者下流,天下之交。天下之牝,牝常以靜勝牡,以靜為下。
      • 第六十二章 道者萬物之奧。雖有拱璧以先駟馬,不如坐進此道。
      • 第六十三章 為無為,事無事,味無味。圖難於其易,為大於其細;
      • 第六十四章 合抱之木,生於毫末;九層之臺,起於累土;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。為者敗之,執者失之。
      •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,非以明民,將以愚之。
      • 第六十六章 是以欲上民,必以言下之。欲先民,必以身後之。
      •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謂我道大,似不肖。夫唯大,故似不肖。
      • 第六十八章 善為士者不武,善戰者不怒,善勝敵者不與
      • 第六十九章 吾不敢為主而為客,不敢進寸而退尺。禍莫大於輕敵,輕敵幾喪吾寶。
      •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,甚易行。天下莫能知,莫能行。
      •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,不知知病。夫唯病病,是以不病。
      •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,則大威至。無狎其所居,無厭其所生。夫唯不厭,是以不厭。
      • 第七十三章 天之道,不爭而善勝,不言而善應,不召而自來,繟然而善謀。
      •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懼之?若使民常畏死,而為奇者,吾得執而殺之,孰敢?
      •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饑,以其上食稅之多,是以饑。
      •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堅強。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
      •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,其猶張弓與﹖高者抑之,下者舉之;有餘者損之,不足者補之。
      •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於水,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,以其無以易之。
      •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,必有餘怨,安可以為善﹖
      • 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。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,使民重死而不遠徙。
      •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天之道,利而不害;聖人之道,為而不爭。
    • 人類真相推廣協會

      • 人類真相介紹
      • 人生大挑戰-閱讀筆記
      • 書籍-人生大挑戰

        • 序文
        • 童年的回憶
        • 賺外快的童年
        • 養家的童年
        • 少年時期的回憶
        • 粉紅睡衣女鬼的祕密
        • 麵線、甘蔗和賽鴿
        • 我在黑社會的日子
        • 『台北一條龍』
        • 賭徒‧妻子‧盤仔人
        • 人鬼之戰—正邪不分的恐怖
        • 開展創業石銅雕畫的日子
        • 渡畜牲者‧瞎掰鬼與邪靈
        • 無所不在的陷阱—邪靈的詭計
        • 鬼屋‧符令‧大揭祕
        • 妖魔鬼怪大變身—邪靈與動物
        • 乩童與宮廟的祕密
        • 活鬼纏身的恐怖亂象
        • 前面親兄弟、後面無情義的假面
        • 前面手牽手、後面下毒手的險境
        • 人心險惡、五馬分屍所逼自殺的真相
        • 自殺後的奇遇—人死後的世界
        • 我自殺後的奇遇—「陰間地府處」與「陰府大本營」
        • 我被趕出家門、面臨眾叛親離的苦境
        • 其他
    • 英文學習

      • 自我介紹
      • 簡單寒暄
      • 指路
      • 買賣
      • 轉接電話
      • 通勤
      • 訂位
      • 數字
    • 金剛經 時間不存在?自我是虛擬?
    • 20250319 外婆過世
    • 說服的藝術:避免陷阱,建立共識
    • 禪修一定要去除「如何」嗎?
    • 不對稱的回報
    • 避免慢性壓力
    • 關鍵溝通表達力
    • 快樂的秘訣
    • 生活在現代社會,維持高品質思考的重要性
    • 心理學家的面相術:解讀情緒的密碼
    • 什麼是真相,真相是什麼
    • 身為一位歷史觀察者(文長慎入)
    • 2022 Leisure Learn
    • 兩年八個月,我從 Garena 畢業了
    • DeFi
    • 我的終生大事,交往到結婚
    • 轉職前端工程師 3 年多的回顧
    • MacOS + Iterm2 + Oh My Zsh
    • 我喜歡的名言佳句
    • Web Interview Preparation

望診

  • 神、色、形、态、舌象、络脉、皮肤、五官九窍
  • 排泄物、分泌物、分泌物的形、色、质量

望整體

  • 形質
  • 動態
  • 神色
    • 色脈證合參:
      • 肝病,青為順,若面色純白,為逆
      • 心病,赤為順,純黑為逆
      • 脾病,黃為順,純青為逆
      • 肺病,白為順,純赤為逆
      • 腎病,黑為順,純黃為逆

望局部

望頭面

  • 五色別病:
    • 青:主風、寒、痛、驚風,青黑寒痛,青赤肝火,青白虛風,唇青陰極,脾病見青難治
    • 赤:主熱,赤微虛熱,赤甚實熱,午後臉頰發赤「肝腎陰火上炎」,肝病見赤難治
    • 黃:主濕,橘黃濕、熱多,燻黃濕、熱少,暗黃寒濕,黃瘦胃熱,萎黃氣虛
    • 白:主虛、寒,白潤無病,淡白肺胃虛寒,肝病見白難治
    • 黑:主寒、痛、水、熱,黑而肥澤無病,黑焦腎熱,黑瘦陰火,凡面見青黑黯淡屬「陽氣不振」,黑氣出於面為陰盛陽虛,環口黝黑「腎絕」
  • 面色之浮沈:共有「浮沉、清濁、微甚、散聚、澤夭」等10種變化
    • 浮沈:浮表、腑,沉裏、臟,辨病位
    • 清濁:清陽,濁陰,辨病之陰陽
    • 微甚:微虛,甚實,辨病之虛實
    • 散聚:散新、輕,聚久、重,辨病勢
    • 澤夭:辨生死成敗
  • 面部外型
    • 面腫:多為水腫,分陰陽
      • 陽水:速,面部上肢先於腹部下肢
      • 陰水:慢,腹部下肢先於面部上肢
    • 腮腫:咽喉腫痛、面赤、甚者耳聾為「溫毒症」
    • 口眼歪斜:中風

望喉

  • 咽喉:「肺胃」的通絡,發病多為肺、胃、腎之問題
    • 咽喉紅腫痛多,「肺胃熱」
    • 咽喉白腐,「胃熱」
    • 咽喉紅嫩,痛不甚,「腎水虧,虛火上炎」
    • 唾液可知「胃氣」盛衰

望五官

  • 目
    • 如目毗赤,为心火
    • 眼胞皮红肿湿烂为脾火
    • 全目赤肿之眵,迎风流泪,为肝经风热
    • 眼瞼紅、濕爛,急為「脾熱」,緩為「脾虛」
    • 下眼瞼腫,「腎氣衰」
    • 目內陷,精氣衰
    • 目突起而喘,「肺脹」
    • 眼白色
      • 青:肝病
      • 赤:肺、心病(红络,为阴虚火旺)
      • 黃:脾病(黃疸)
      • 白:肺病
      • 黑:腎病(腎虛泛水,水飲、帶下)
  • 耳
    • 主腎
    • 耳聾,屬「熱病」,少陽、厥陰熱
    • 耳腫痛,少陽相火,邪氣實
    • 耳消減,正氣虛
    • 耳色白屬寒,黑屬痛
  • 鼻
    • 外型
      • 鼻涕黃濁,外感風熱,腥臭「鼻淵」(風熱或膽熱)
      • 鼻涕清稀,外感風寒
    • 鼻色
      • 明潤,是胃气未伤或病后胃气来复的表现。
      • 鼻头赤,生粉刺,「血熱入肺」(肺熱)
      • 白,气虚血少多征
      • 黄,里有湿热
      • 青,腹中痛
      • 微黑,水气内停

望口唇

  • 主脾胃
  • 唇形
    • 口開不閉,屬虛
    • 色青,抽搐不止,屬肝風侮脾
    • 口歪,屬風,邪客右歪左,邪客左歪右
  • 唇色
    • 白,血虧
    • 黃,脾病
    • 黑,腎絕
    • 紅,深熱,淡虛
      • 深紅乾焦,熱傷津
      • 淡紅黑,寒甚

望齒齦

  • 主腎、腸胃(陽明脈,絡於齒齦)
  • 溫熱病,陽明氣分,熱傷腎陰需注意
  • 齒光躁如石,陽明熱盛
  • 齒枯如骨,熱盛腎陰竭
  • 牙齦
    • 色白,「血虛」
    • 出血,痛「胃火盛」,不痛「腎虛火」
    • 腫痛,「胃火」

望舌

望舌属五官的内容之一。但其内容非常丰富,至今已发展成为专门的舌诊

  1. 以脏腑分属诊舌部位

心肺居上,放以舌尖主心肺;脾胃居中,故以舌中部主脾胃;肾位于下,故以舌根部来主肾;肝胆居躯体之侧,故以舌边主肝胆,左边属肝,右边属胆。这种说法,一般用于内伤杂病。

  1. 以三焦分属诊舌部位

以三焦位置上下次序来分属诊舌部位,舌尖主上焦,舌中部主中焦,舌根部主下焦。这种分法多用于外感病变。

  1. 以胃脘分属诊舌部位

以舌尖部主上脘,舌中部主中脘,舌根部主下脘。这种分法,常用于胃肠病变。

望舌的内容

分为望舌质和舌苔两部分,正常舌象简称“淡红舌、薄白苔”

  • 舌質(較重要)

    • 驗「正」之陰陽虛實
    • 榮枯
    • 老嫩
    • 舌體
      • 腫脹:多「水侵」、「痰溢」,常伴隨「水腫」、「慢性腎炎尿毒症」、「甲狀腺腫大」
        • 淡白腫,「脾腎陽衰」
        • 淡紅腫,「脾胃濕熱」
        • 鮮紅腫,「心胃熱」
      • 瘦癟:多「心脾虛」,常伴「久、重病」、「消瘦」、「肺結核」、「肺原性心臟病」、「晚期癌症」、「惡性貧血」、「營養不良」
        • 淡白瘦,「氣血不足」
        • 紅絳瘦,「陰虛火旺」
      • 萎軟:分暴、久
        • 暴萎,多「熱灼」
          • 鮮紅宜滋陰降火
          • 深紅宜清涼氣血
          • 紫紅宜瀉肝熱
          • 淡紅宜補氣血
        • 久萎,深紅「陰虧極」
      • 強硬:多「熱入心包」、「內風」、「腦震盪」,常伴「口齒不清」、「神經病變」、「口眼歪斜」、「半身不隨」
      • 偏歪:多為「中風後遺症」
      • 顫動:多「肝病」,常伴「甲狀腺亢進」、「體虛」、「慢性酒精中毒」
        • 微動,「氣血虛」
          • 淡白,陽氣虛
          • 淡紅,氣血虛
        • 煽動,「肝風」
          • 鮮紅,血虧肝風
          • 紫紅,肝熱毒
      • 伸縮
        • 常舔唇,「胃熱」唇燥
    • 舌面
      • 點刺:又分點刺、紅星、白星
        • 點刺舌:舌尖、邊兩側,顆粒狀色紅潤,常伴「失眠」、「夜間工作緊張」、「喜食酸辣」、「發熱病後」
          • 滿舌紅點,「心火旺」
          • 舌紅大紅點,「營熱甚」
        • 紅星舌:多在舌尖,比點更大,草莓狀,常伴「發疹熱病」、「臟腑血熱」
        • 白星舌:多在舌中根部,數量往往不多,水腫變性,如水泡半透明樣,常伴「熱病傷陰」、「營養不良」
      • 裂紋:分縱、橫、井、爻、腦回紋
        • 常見於「虛證」,尤以「血虛」、「陰虛」為主,也可見於「熱盛」
        • 深淺、多少,決定「血衰」程度
        • 橫裂,多「陰虛」
        • 無苔、無點而裂紋,多「陰虛火旺」
        • 舌裂如人、川、爻字,多「胃躁液涸」
        • 舌苔裂紋不如舌質裂紋重要
        • 濕裂紋,多「氣虛」導致
      • 光滑:光滑如鏡,乾燥無津,為「陰液消亡」,舌質多為紅、絳
        • 兼「氣虛」也可見淡白光滑
        • 舌底、咽喉都乾,「腎陰枯竭」
        • 舌心較乾,「胃津乾涸」
    • 辯證種類
      • 淡白舌:多肥大濕潤齒印,肥大屬「陽虛寒濕」,瘦癟屬「氣血兩虛」
        • 氣血兩虛型、陽虛寒濕型
      • 紅、絳舌:多瘦癟乾燥裂紋,又分虛實
        • 實熱型、陰虛型
        • 實:口渴喜冷,脈洪碩有力
          • 鮮紅深紅屬「血熱」
            • 實熱多外感溫熱、風寒傳裏化火
          • 淡紅嫩紅屬「輕度溫邪」
          • 鮮紅起刺,「膽火,血熱」
        • 虛:口不渴,脈細數無力
          • 鮮紅無苔點、津虧、裂紋,「陰虛火旺」
          • 陰虛再進一步,轉為「純虛證,無陽亢」,舌多「光滑枯萎」
          • 光滑黯淡「腎陰乾涸」,光滑亮「胃陰亡」
        • 部分鮮紅
          • 舌尖、邊:心肝火
          • 舌中:脾胃火
          • 舌根:腎火
        • 淡白挾紅:虛火
      • 青紫舌:多濕潤,但也見乾燥裂紋,寒熱證皆見,多屬「肝絡瘀」
        • 熱毒內蘊型、寒邪直中型、瘀血型
        • 深紫而赤,或乾焦,熱瘀
        • 淡紫帶青,或暗滑,寒瘀
  • 苔垢

    • 驗「邪」之寒熱表裏
    • 色:白、黃、灰、黑
    • 質:有無、厚薄、根、剝脫、潤燥、滑澀、腐膩
      • 有無:
        • 忽然有苔,多「胃濁上泛、食積」
        • 無苔,「中氣虛」、「胃腎津液不足」
        • 忽然無苔,「胃陰乾涸」
      • 厚薄:
        • 薄轉厚,病邪增,潛伏邪暴露
        • 厚轉薄,正氣復
      • 根:
        • 無根,胃氣匱乏,不能接生新苔,常見於「疲勞過度」、「腸胃不合」、「抵抗力差」
        • 有根見病,多「實證」
        • 無根見病,多「虛證」
      • 剝脫:
        • 多「陰、血虛」
      • 滑澀:
        • 唾液過多、過黏時,舌面會附上一層半透明唾液,稱為「滑苔」,多「寒痰濕內聚」
      • 腐膩:
        • 腐,如腐渣,顆粒大而疏鬆,刮之可去,屬「陽氣有餘」,多屬「熱」
        • 膩,舌面粘膩,顆粒小而緻密,刮之不去,屬「陽氣被陰邪抑」,必濕濁、痰飲,或食積、頑痰,多屬「寒」
    • 辯證種類
      • 白苔:屬「肺」,多見「表證、寒證」,舌質多「淡白、淡紅」,偶見紅絳、青紫
        • 表寒型、表熱型、寒濕積滯型、實熱型
        • 白尖、紅根舌,邪在半表半裏,寒熱往來,小柴胡湯和解之
        • 邪在「太陽、少陽」,苔仍見白
        • 邪入「陽明」,裏熱亢盛,苔轉黃
        • 寒見白苔,多屬「痰濕」,厚白滑苔「脾胃寒濕」
      • 黃苔:屬「胃」,多見「裏證、熱證」,舌質多「紅絳」,分淡、深、嫩、焦
        • 表熱入裏型、胃實熱型、濕熱型
      • 灰黑苔:均屬「裏證」,多「久病、難治」,舌質多「紅絳」
        • 熱極耗陰型、陽虛陰寒型、腎虧型
        • 傷寒病見黑苔,寒邪傳裏化火
        • 雜病見黑苔,皆實熱傳裏,宜速洩熾火,無使枯竭
        • 虛寒見黑苔,溼滑無苔,臟腑極寒

望排出物

  1. 痰涎
  • 稠濁「痰」,清稀「涎」
  • 色青多泡「風痰」
  • 白滑易咳出「濕痰」
  • 清稀「寒痰」
  • 堅成塊,色黃「熱痰」
  • 咳吐膿、膿血、腥臭,引胸痛「肺癰」
  • 咳唾涎沫,口張氣短「肺痿」
  • 多唾「胃寒」
  • 流稀涎「脾冷」,吐粘涎「脾熱」
  1. 嘔吐物
  • 清澈無臭、喜熱飲「寒嘔」
  • 食酸臭、喜冷飲「熱嘔」
  • 吐痰涎、胸悶、舌膩「痰水嘔」
  • 膿血有臭氣「內癰」
  • 頻發頻止,多吐不消化食物,少腐酸臭「氣滯嘔吐」
  • 外邪入胃,必有六經證狀
  • 痰中帶血、咳血,病在「肺」
  • 吐血帶食渣,病在「胃」
  1. 大便
  • 色黃如糜、惡臭「腸熱」
  • 瀉如水、未消化完全「寒」,兼惡風、發熱頭痛「風瀉」
  • 身重、腹不痛、下多水、腸鳴「濕瀉」
  • 痢疾,便如膿涕,色白「氣病」,赤「血病」,兼見「氣血兩傷」
  • 飲食困難,便如羊屎「噎膈病」
  • 黑便,多「蓄血症」
  1. 小便
  • 清長而多、頻「寒證」
  • 短赤「熱證」
  • 尿不盡,多「虛證」
  • 如脂膏「膏淋」
  • 有砂石「石淋」
  • 如米泔水「濕熱」或「脾虛」

望四肢

  1. 手足
  • 臃腫多實,枯細多虛
  • 脛腫,多「水腫病」
  • 膝腫痛「鶴膝風」
  • 手足拘急有分寒熱
  • 手指震顫,多衰弱、過勞、腦充血、血管硬化
  • 手指抽搐,多腦病
  • 掌厚「臟器強」,反之薄則弱
  1. 指甲
  • 色深紅「氣分熱」、淡白「臟器虛寒」、蒼白「血虛」、黃「黃疸」、黑「血瘀」
  • 指甲豎紋「血行障礙」,灰指甲「黴菌寄生」
  1. 魚際 (胃氣上至手太陰,可候胃氣)
  • 青「胃寒」,青而短多「虛」
  • 赤「胃熱」

望二陰

  1. 前陰
  • 外感囊縮「熱入厥陰」
  • 陰囊腫大、透明「水疝氣」,不透明「小腸下墜,狐疝」
  • 陰莖縮入「寒凝經絡」
  • 陽強易舉「肝腎陰虛有火」
  • 婦人陰中突出如梨稱「陰挺」(子宮脫垂),多「中氣不足」或「產後用力過早」
  1. 後陰
  • 脫肛「氣虛下陷」
最近更新: 2025/6/1 下午2:35
Contributors: johnnywang, Lindy Liao
Prev
辯證
Next
聞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