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表藥(30)

疏肌解表、促使发汗,用以发散表邪、解除表症的药物,称为解表药

多属辛散之品,辛能发散,可使外邪从汗而解,故适用于邪在肌表的病症。也即《内经》所说的“其在皮者,汗而发之”的意义。解表药的临床应用,有以下几点:

  1. 感受外邪,具有恶寒、发热、头痛、身痛、无汗、脉浮等表症者。

  2. 表邪郁闭,麻疹透发不畅者;水肿初期或麻疹初期兼有表证者,以及其它疾病具有表证需要发汗解表者。

  • 解表药虽能透过发汗解除表证,但汗出过多能耗散阳气,损伤津液
  • 自汗、盗汗、热病伤津以及阴虚发热等症,应慎用

跟据解表药的性能,可以分为发散风寒,发散风热两类

發散風寒藥

性味多为辛温,发汗作用较强。适用于感冒风寒,呈现恶寒发热、无汗、鼻塞或流清涕、舌苔薄白、口不渴、脉浮等寒象比较突出的表症。对于咳嗽气喘、脚气水肿及风湿痛等初起具有上述表症的,也可应用

  • 麻黃桂枝紫蘇荊芥羌活细辛白芷藁本葱白辛夷香菜防风香薷生姜

  • 麻黃桂枝紫蘇荊芥-羌活细辛白芷藁本-葱白辛夷香菜,防风香薷生姜

  • 麻黃桂枝紫蘇荊芥-槍活細心白紙糕本-聰白心怡香菜,防風香如生姜

  • 麻黃: 辛、微苦,温。入肺、膀胱经

    • 发汗解表,宣肺平喘,利水
    • 麻黄汤(《伤寒论》):麻黄、桂枝、杏仁、甘草。用于外感风寒,恶寒,无汗,头痛,身疼等表实者
    • 三拗汤(《和局方剂》):麻黄、杏仁、甘草。用于感冒风寒,咳嗽气喘
    •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(《伤寒论》):麻黄、杏仁、甘草、石膏。用于里热壅闭,症见身热烦渴、喘咳气粗、鼻翼煽张者。
  • 桂枝: 辛、甘,温。入心、肺、膀胱经

    • 发汗解表,温通经脉,通阳化气
    • 桂枝汤(《伤寒论》):桂枝、芍药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枣。治外感风寒、头痛发热、汗出恶风、口不渴
    • 桂枝茯苓丸(《金匮要略》):桂枝、茯苓、丹皮、桃仁、芍药。治妇女月经不调,瘀血阻滞的腹痛,及胎死腹中
    • 桂枝附子汤(《伤寒论》):桂枝、附子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枣。治风寒湿邪阻滞、身体疼痛、举动困难、不能自由转侧
  • 紫蘇: 辛、温。入肺、脾经

    • 发汗解表,行气宽中,解鱼蟹毒
    • 香蘇散(《和局方剂》):香附、紫苏、陈皮、甘草。治外感风寒、内有气滞、头痛无汗、胸膈满闷、噫气恶食。
    • 蘇羌達表湯(《通俗伤寒论》):苏叶、防风、光杏仁、羌活、白芷、广橘红、生姜、茯苓皮。治感冒风寒、发热恶寒、头项强痛、骨节烦疼、无汗而喘、胸痞恶心
  • 荊芥: 辛,温。入肺、肝经

    • 祛风解表,止血
    • 荆防败毒散(《摄生众妙方》):荆芥穗、防风、羌活、独活、前胡、柴胡、枳壳、桔梗、赤茯苓、川芎、甘草。治疮疡寒热
    • 荆朮散(《集验方》):荆芥穗、苍朮、赤芍药、甘草、生姜、葱白。治外感风寒,恶寒发热头痛
  • 羌活: 辛、苦,温。入膀胱、肾经

    • 祛风解表,祛风湿,止痛
    • 九味羌活汤(《此事难知》)羌活、防风、白芷、生地、苍朮、黄芩、细辛、甘草、川芎。治外感风寒湿邪,发热恶寒,肌表无汗,头痛项强,肢体酸楚疼痛
    • 羌蒡蒲薄汤(验方)羌活、牛蒡子、蒲公英、薄荷叶。治外感风热,如流行性感冒、上呼吸道感染、扁桃腺炎、腮腺炎
  • 细辛: 辛,温。入心、肺、肝、肾经

    • 发散风寒,祛风止痛,温肺化饮
    • 小青龙汤(《伤寒论》)麻黄、桂枝、细辛、芍药、五味子、干姜、半夏、甘草。治痰饮咳嗽气喘
    • 麻黄附子细辛汤(《伤寒论》)麻黄、附子、细辛。治阳虚而兼外感,身发热,恶寒甚剧,虽厚衣重被其寒不减,神衰欲寐
  • 白芷: 辛,温。入肺、胃经

    • 祛风解表,止痛,消肿排脓,燥湿止带
    • 白芷葱豉汤(原名白神散)《卫生宝鉴方》:白芷、豆豉(chi)、葱白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枣。治寒热头痛,眉棱骨痛。
  • 藁本: 辛,温。入膀胱经

    • 祛风散寒止痛
    • 羌活防风汤(《活法机要》)羌活、独活、防风、藁本、蔓荆子、川芎、甘草。治感冒头痛
  • 葱白: 辛,温。入肺、胃经

    • 发汗解表,通阳
    • 葱豉汤(《肘后方》)葱白、豆豉。治感冒风寒初起,头痛鼻塞,邪轻病微者;亦治温病初起,而有恶寒
  • 辛夷: 辛,温。入肺、胃经

    • 散风,通窍
    • 辛夷散(《济生方》)辛夷、白芷、升麻、藁本、防风、川芎、细辛、木通、甘草。治头痛头风、鼻渊鼻塞
  • 香菜(芫荽)諧音你很衰: 辛,温。入肺、胃经

    • 发表透疹
    • 透疹外用方《中医儿科学》:芫荽、西河柳。治疹出不快,或透发不出
  • 防风: 辛、甘,微温。入膀胱、肝、脾经

    • 祛风解表,胜湿解痉,止泻止血
    • 防风汤(《证治准绳》):防风、葛根、秦艽、桂枝、甘草、当归、杏仁、黄芩、赤茯苓、生姜。治感冒头痛
    • 玉真散(《医宗金鉴》):防风、白芷、天麻、羌活、白附子、南星。治破伤风
    • 凉惊汤(《医宗金鉴》):防风、钩藤、青黛、黄连、牛黄、生姜。治小儿痉挛
  • 香薷: 辛,微温。入肺、胃经

    • 发汗解表,祛暑化湿,利水消肿
    • 香薷饮(《和剂局方》)香薷、厚朴、白扁豆。治暑月感冒,腹痛下痢
  • 生姜: 辛,微温。入肺、脾、胃经

    • 发汗解表、温中止呕、解毒
    • 生姜半夏汤(《金匮要略》)生姜、半夏。治似呕不呕,似哕不哕,心中愦愦然者
  • 蒼耳子: 辛、苦,溫,有小毒,歸肺經

    • 散風除濕,通竅止痛,治鼻淵、風寒頭痛
    • 治鼻淵、不聞香臭、時流濁涕,常配伍辛夷、白芷、薄荷同用,即蒼耳子散
    • 治外感風寒,惡寒無汗、頭痛鼻塞者,可與防風、白芷、羌活、藁本等同用
    • 血虛頭痛不宜服用。過量服用易致中毒

發散風熱藥

性味多为辛凉,发汗作用较为缓和,适用于外感风热初起,发热恶寒,而以口渴,有汗或无汗,咽喉肿痛,舌苔薄白而干或薄黄,脉浮数等热象比较突出的表症。至于风热所致的咳嗽与麻疹不透,或疮疡初起具有表症者,也可选用

  • 薄荷牛蒡子蝉蜕桑葉浮萍-菊花升麻-葛根柴胡西河柳水蜈蚣-天胡荽蔓荆子木贼草-豆卷豆豉

  • 薄河牛棒子-蠶退桑葉服評-菊花生麻-葛根柴胡西河流水蜈蚣-天狐衰慢精子墓賊草-豆卷豆尺

  • 薄荷: 辛,凉。入肺、肝经

    • 疏散风热,清利咽喉,透疹
    • 薄荷汤《普济方》:薄荷叶、牛蒡、甘菊花、甘草。治风热攻目、昏涩疼痛
  • 牛蒡子: 辛、苦,寒。入肺、胃经

    • 疏散风热,祛痰止咳,清热解毒,咽喉肿痛
    • 滑肠通便,故脾虚腹泻者忌用
    • 牛蒡汤《证治准绳》:牛蒡子、大黄、防风、薄荷叶、荆芥穗、甘草。治咽喉肿痛、丹毒
  • 蝉蜕: 甘、寒。入肺、肝经

    • 散风热,利咽喉,退目翳,风疹、皮肤瘙痒,破伤风、小儿惊风、夜啼
    • 蝉蜕散《沉氏尊生》:蝉蜕、薄荷。治感冒风热、皮肤瘙痒等症
    • 蝉花散《证治准绳》:蝉衣、羌活、菊花、谷精草、白蒺藜、防风、密蒙花、草决明、黄芩、蔓荆子、栀子、木贼、荆芥、川芎、甘草。治肝经风热上攻、目赤肿痛、翳膜遮睛
  • 桑葉: 苦、甘、寒。入肺、肝经

    • 疏散风热,泄肺热,清肝明目
    • 桑菊饮《温病条辨》:桑叶、菊花、连翘、薄荷、甘草、杏仁、桔梗、苇根。治风温初起、身热不甚、头痛鼻塞、咳嗽、咯痰不畅等
  • 浮萍: 辛,寒。入肺经

    • 发汗解表,利水,水肿,小便不利
    • 浮萍丸《沉氏尊生》:浮萍、防风、黄耆、羌活、当归、干葛、麻黄、甘草。治疹痘无汗、不易透过
  • 菊花: 甘、苦,微寒。入肺、肝经

    • 疏散风热,明目,清热解毒,平肝阳
    • 疏风较弱,清热力佳
    • 菊花散《和剂局方》:白菊花、白蒺藜、羌活、木贼、蝉蜕。治肝受风毒、眼目赤肿、昏暗羞明、多泪涩痛,渐生翳膜
  • 升麻: 甘、辛,微寒。入肺、脾、大肠、胃经

    • 发表透疹,清热解毒,升举阳气
    • 解表力弱,一般表症较少应用,用於气虚下陷,久泻脱肛、子宫下垂
    • 升举阳气作用与柴胡相似,故两药往往相须为用
    • 升麻葛根汤《阎氏小儿方论》:升麻、葛根、芍药、炙甘草。治麻疹未发,或发而不透
    • 升陷汤《衷中参西录》:生黄芩、知母、柴胡、桔梗、升麻。治胸中大气下陷、气短不足以息
    • 宣毒发表汤《痘疹仁端录》:升麻、葛根、前胡、杏仁、枳壳、荆芥、防风、薄荷叶、木通、连翘、牛蒡子、桔梗、淡竹叶、生甘草。治麻疹初期、欲出不出
  • 葛根: 甘、辛,平。入脾,胃经

    • 解表,透疹,生津,止泻,发汗、退热作用,缓解肌肉痉挛
    • 能升发清阳,鼓舞脾胃阳气上升,有制止泄泻的作用
    • 柴葛解肌汤《伤寒六书》:柴胡、葛根、石膏、羌活、白芷、黄芩、芍药、桔梗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枣。治三陽合病。头痛发热、心烦不眠、目疼鼻干、四肢酸楚、脉微洪者
    • 葛根黄芩黄连汤《伤寒论》:葛根、黄芩、黄连、甘草。治身热下利、胸脘烦热、口中作渴、喘而汗出者
    • 葛根汤《伤寒论》:葛根、麻黄、甘草、芍药、桂枝、生姜、大枣。治太阳病、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;又治太阳,阳明合病,自下利者
  • 柴胡: 苦,平。入心包络、肝、三焦、胆经

    • 解表,退热,疏肝解郁,升举阳气
    • 寒热往来、疟疾等症
    • 小柴胡汤《伤寒论》:柴胡、黄芩、半夏、人参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枣。治寒热往来,胸胁苦满、心烦喜呕、口苦咽干等症
    • 四逆散《伤寒论》:柴胡、白芍、枳实、甘草,治肝气郁结,胸胁脘腹疼痛,或兼有泄泻
    • 消郁散(原名逍遥散)《和剂局方》:柴胡、当归、白芍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薄荷、煨生姜。治肝气抑郁、血虚火旺、头痛目眩、两胁作痛、月经不调
    • 清胰汤(天津南开医院方):柴胡、黄芩、胡黄连、白芍、木香、延胡、生大黄、芒硝。治急性胰腺炎、腹中阵痛或串痛、拒按、口渴、便秘、尿赤等症
  • 西河柳: 甘,平。入心、肺、胃经

    • 发表透疹,風濕痛
    • 竹叶柳蒡汤《医学广笔记》:西河柳、荆芥、干葛、蝉退、薄荷、炒牛蒡、知母、玄参、麦冬、甘草、淡竹叶。治痧疹透发不出,喘嗽烦闷
  • 水蜈蚣: 辛,平

    • 发汗退热,消肿解毒,治感冒发热,以及疟疾,皮肤瘙痒,蛇虫咬伤
    • 治感冒发热,可配合葛根
    • 治疟疾,可配合马鞭草
    • 治蛇虫咬伤,配野菊花、半枝莲
  • 天胡荽: 辛,平

    • 祛风清热,化痰止咳(百日咳)
  • 蔓荆子: 苦、辛,平。入肝、膀胱、肺经

    • 散风热,清头目,疏散风热、祛风止痛
    • 菊芎饮《上池秘录》:菊花、川芎、蔓荆子、防风、羌活、石膏、旋覆花、甘草、枳壳。治头风头痛
    • 羌活防风汤《活法机要》:羌活、防风、蔓荆子、藁本、独活、川芎、甘草。治感冒头痛
  • 木贼草: 甘、苦,平。入肺、肝、胆经

    • 疏风热,退翳膜
    • 治眼花多泪,常与苍朮、夏枯草、防风等配伍
    • 治风热而引起的目赤、翳障,多配菊花、白蒺藜、决明子
    • 木贼散(原名神消散)《证治准绳》:木贼、蝉蜕、谷精草、甘草、苍朮、蛇蜕、黄芩。治目赤翳障
  • 豆卷: 甘,平。入脾、胃经

    • 透邪解表,清利湿热
    • 湿温、暑湿初起,发热、恶寒、身重、胸闷、苔腻
    • 治水病肿满方《圣剂总录》:大豆黄卷、大黄。治水病肿满
  • 豆豉(chi): 辛、甘、微苦、寒(因炮制方法不同,有偏于辛微温者),入肺、胃经

    • 解表,除烦,解表力较弱,用治外感表症多配合其它解表药同用,其用于风热、风寒,随加工方法而异
    • 风热多用清豆鼓,并配合薄荷、连翘等应用
    • 风寒多用淡豆鼓,并配合葱白
    • 栀子鼓汤《伤寒论》:栀子、豆鼓,治伤寒后汗吐下虚烦懊闷。

应用注意事项

  • 解表药虽有辛散发汗之共性,但其性质又有温、凉不同,所以用以治疗表证时必须注意辨证准确,分清表寒证或是表热证
  • 解表药发汗作用有强有弱,须视病症具体表现选择应用
  • 对解表药发汗力较强的药物应控制用量,中病即止,以免发汗太过而耗伤津液,导致亡阳或亡阴
  • 温暖季节及东南地区用量宜小,寒冷季节及西北地区用量可酌情增大
  • 解表药一般忌用于表虚自汗、阴虚发热、久病体虚及失血等症
  • 解表药多属辛散轻扬之品,不宜久煎,以免有效成份挥发而降低疗效

具有解表功效的其它药物

  • 散寒解表:藿香、苍朮(化湿药)、独活(祛风湿药)、细辛
  • 宣散透邪:金银花、连翘(清热药)
  • 疏散风热:白僵蚕(平肝息风药)
Last Updated:
Contributors: johnnywa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