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因病機
病因
病因種類
- 外感六淫:病邪從外
- 內傷七情:情緒影響
- 不內外因:不屬於內外(飲食勞倦蟲獸金刃)
外邪六淫
六氣:風、暑、濕、燥、寒、火,自然界萬物生長條件,當氣候異常導致身體無法適應導致疾病即稱「六淫」,主要透過口鼻皮毛侵入人體。(風、暑、燥、火屬於陽邪,寒、濕屬於陰邪)
- 風邪:春多見,侵犯頭、體表、肺,噴嚏、鼻塞、鼻水、頭痛、畏風、發熱、咽啞、尋麻疹、膚癢
- 暑邪:夏多見,高熱、心煩、面赤、煩躁,多伴濕邪
- 傷暑:大汗出、口渴喜飲、唇乾舌燥、尿短少、昏厥
- 伴濕邪:四肢沈重、胸悶、噁心感、大便黏滯
- 燥邪:秋多見,常耗津液,導致津液虧損的病變
- 侵肺:乾咳少痰、痰中帶血
- 寒邪:冬多見,全身或局部寒象
- 傷寒:惡寒、發熱、無汗
- 體表:頭身肢節劇痛
- 關節:伸曲不利
- 中寒:胸、胃、腹絞痛(裏:內臟)
- 傷脾胃則嘔吐、腹痛、腹瀉
- 傷肺則咳嗽、喘、痰清、水腫
- 傷脾腎則畏寒、四肢冰冷、腰脊冷痛、便稀、水腫腹水
- 傷心則惡寒、手腳冰冷、精神委靡
- 濕邪:夏秋交多見,或涉水淋雨、居住潮濕,阻滯氣行損陽,起病緩、傳變慢、病程長
- 外感濕邪:頭沉重、濕疹、胸悶、肌膚麻木、四肢沈重、飲食無味、腹脹、腹瀉、下肢水腫
- 火邪:分內外火,耗正氣與津液
- 外火:如感冒等其他五種外邪轉的火邪
- 內火:多因臟腑功能混亂,陰陽氣血失調,情緒激動
暑邪以外邪表現為主,主要在夏天,而火邪則不限季節,表現上內外邪都可導致火邪
瘟疫、疫病
傳染性疾病,傳染性強、發病迅速、病情變化多端、易損人體,主要受氣候、飲食、診斷預防、社會影響
七情內傷
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,過於強烈、持久、突然的情緒變化超過人體負荷,致氣行錯亂,臟腑氣血陰陽失調,主要直接影響臟腑導致病變
- 怒則氣上,傷肝,頭暈頭痛、失眠、面紅、嘔血
- 喜則氣緩(渙散),傷心,注意力不集中、心悸失神
- 思則氣結,傷胃腸,消化不良、不餓、腹脹、消瘦等
- 悲則氣消(削弱),傷肺,呼吸短促、胸悶、懶惰
- 恐則氣下(下陷,失固攝),傷腎,兩便失禁、腿痠軟無力
- 驚則氣亂
不內外因
- 飲食失宜:
- 過饑導致氣血不足、四肢虛弱
- 過飽導致消化不良(尤其幼兒脾胃較弱)、心血管、新陳代謝、關節問題、手足心熱、易汗出
- 過食偏寒,影響脾胃消化,腹脹、痛、瀉
- 過食偏熱,使胃腸積熱、口渴、便秘、痔瘡出血
- 食用不衛生、腐敗,導致胃腸炎,嘔吐、腹痛、寄生蟲感染、腹瀉、食物中毒等
- 勞逸損傷:
- 過度勞動,少氣無力、四肢困倦、精神疲憊
- 過度勞神,腦神經衰弱、消化機能減退、心悸、健忘、失眠、多夢、腹脹、便溏
- 過度房勞,損傷體力、腰膝酸軟、眩暈耳鳴、精神委靡、男子遺精滑瀉、性功能減退、陽痿
- 過度安逸,氣血不暢、脾胃功能減退、易疲倦,稍勞動則心悸、氣喘、汗出等體弱現象
- 其他:
- 痰飲:體內津液因肺、脾、腎等功能減退,導致運行停滯失衡,停在身體各處導致疾病
- 瘀血:體內血液停滯、流動不暢,氣虛內傷、外傷內出血等,根據瘀阻位置不同症狀不同,產生疼痛、出血、經脈不通
- 刺痛、腫塊、出血、面部口唇青紫、舌質紫暗、淤點淤斑、皮下出血
- 肝:邪痛腫塊
- 心:心悸、胸悶、心痛、口唇指甲青紫
- 肺:胸痛、咳血
- 胃腸:嘔血、便黑
- 子宮:少腹疼痛、痛經、閉經、經血發紫成塊
- 外傷:外在各種損傷
病機
任何事物的發生可找出因果關係,此因果關係用到醫學上稱為「病機」,主在討論正氣、邪氣與發病之關係
- 正氣:免疫力
- 邪氣:致病因素
- 環境:四季氣候變化、地理因素、工作因素、心理因素
- 北部多濕冷:過敏性鼻炎、氣喘
- 南部較熱蚊蟲滋生:登革熱多
- 夏季室外工作:易中暑
- 冰櫃工作:冷熱交替,易關節痠痛
- 空氣污染:呼吸道疾病
- 體質:精神、營養、運動
發病種類
- 猝發:風邪感冒
- 徐發:慢性肝病
- 伏發:B肝病毒感染肝硬化
- 復發:疾病剛痊癒,隔段時間後舊疾反覆發作(勞累慢性肝病復發)
- 合病:兩病同時出現(感冒、胃腸疾病同時)
- 併病:慢性肝病 => 慢性腎病(一波未平、一波又起)
病機學
- 基本病機:身體產生疾病時的最基本生理反應
- 邪正盛衰
- 虛證:正氣不足的虛弱反應,神疲乏力、氣色差、氣血不足
- 實證:正氣、邪氣彼此對抗劇烈,感冒發燒頭痛
- 陰陽失調(內在最基本病理變化)
- 陰盛陽衰:畏寒、手腳冰冷、蒼白、腹冷痛
- 陽盛陰衰:高燒、口乾、腹脹、便秘、小便黃少
- 氣血失調
- 氣失調(心肺)
- 氣虛
- 氣陷
- 氣脫
- 氣滯
- 氣逆
- 氣閉
- 血失調(肝胃腸)
- 血虛
- 血瘀:循環不好、外傷
- 血熱:循環過度
- 出血:胃出血、痔瘡出血
- 津液失調(肺脾腎主導)
- 口渴、水腫
- 氣失調(心肺)
- 邪正盛衰
- 內生五邪:由於氣血津液、臟腑生理失調引起的內部病變
- 內風:陰虛陽亢,氣血上衝眩暈、抽搐
- 內寒:陽虛陰亢,寒從內生,四肢冰冷、體溫低
- 內濕:
- 內燥:津液潤澤不足,多因久病發燒、汗脫、嚴重嘔吐、腹瀉、失血過多導致,
- 內火:代謝過度,口乾舌燥、口瘡(俗稱上火)
- 臟腑病機:臟腑生理功能失調,彼此相互影響的病變機轉,臟腑病變移轉問題
疾病傳變
疾病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,疾病在臟腑經絡中的變化
- 傳:病變會循著一定的方向轉移
- 變:疾病在某條件下會發生變化
- 病位傳變:根據疾病發生位置推斷的方式
- 如表向內(感冒流鼻水變咳嗽),肝病影響胃腸功能(「木旺乘土」、「土虛木乘」)
- 病性傳變:根據疾病發產進程推斷的方式
- 寒熱:感冒先畏寒,接著高燒,由寒轉熱
- 虛實:傷口細菌感染敗血症,治療後虛弱,由實轉虛
- 病位傳變:根據疾病發生位置推斷的方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