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表劑

  • 外感六淫表證,惡寒、發熱、脈浮、麻疹初期、水腫初期、痢疾初期(麻疹已透、虛陷水腫、痢疾入裏時不可用)
  • 溫服
  • 表實無汗、表虛有汗

辛溫解表

  • 寒:從肌表入裏

  • 溫:從口鼻入肺,可表可裏,脈浮表

  • 麻黃湯、桂枝湯、小青龍湯、大青龍湯、九味羌活湯、止嗽散

麻黃湯

  • 風寒表實,惡寒發熱、頭痛身疼、無汗喘、舌苔薄白、脈浮緊
  • 發汗解表、宣肺平喘
  • 麻黃、桂枝、杏仁、炙甘草
  • 麻黃配桂枝,強化發汗效果,麻黃宣肺、杏仁降氣,一升一降調整氣機,炙甘草協調兩者
    • 若喘急胸悶、咳嗽痰多、表證不甚,可去桂枝,加蘇子、半夏化痰止咳
    • 若鼻塞流涕重,加蒼耳子、辛夷宣通鼻竅
    • 若挾濕邪、骨頭痠痛,加蒼朮、薏苡仁祛風除濕
    • 若裏熱煩燥、口乾,酌加石膏、黃芩清瀉郁熱
  • 發汗俊劑,汗:陽加於陰,故不論陽虛陰虛,任何不足皆不宜使用
  • 麻黄汤中用桂枝,杏仁甘草四般施,发热恶寒头项痛,喘而无汗服之宜。

桂枝湯

  • 風寒表虛,頭痛發熱、汗出惡風、鼻鳴乾嘔、不渴、舌苔白、脈浮緩、浮弱
  • 解肌發表、調和營衛
  • 桂枝、芍藥、生薑、大棗、炙甘草
  • 衛強營弱,營衛不和
    • 調和營衛: 桂枝配白勺、生薑配大棗,共兩隊,以前者為主,後者為輔
    • 桂枝辛,配伍甘味,和化陽氣
    • 白芍酸,配伍甘味,和化陰液
  • 桂枝發而驅邪、白芍收而補中,發中有補、散中有收,邪正兼顧、驅邪扶正
    • 若風寒甚,加防風、荊芥、豆鼓疏散風寒
    • 若體虛,加黃耆益氣
    • 若咳嗽,加杏仁、蘇子、桔梗宣肺平喘
  • 桂枝汤治太阳风,芍药甘草姜枣同,解肌发表调营卫,表虚有汗此为功。

麻黃、桂枝湯,雖都治風寒,但風寒也分以風為主、以寒為主,以寒為主,束表,主無汗,以風為主,風為陽邪,主發熱

小青龍湯

  • 外寒裏飲,惡寒發熱、無汗喘(表實)、痰多而稀(裏寒飲,陽氣不足水飲內停),脈浮
  • 解表散寒、溫肺化飲
  • 麻黃、芍藥、桂枝、半夏、細辛、乾薑、五味子
    • 溫肺化飲: 半夏、(細辛、乾薑、五味子)配伍取自「苓甘五味薑辛湯」
    • 痰多、水飲重,必陰液不足(水都跑去不該去的地方了)
  • 表裏同治、散收併用
    • 若兼熱煩躁,加石膏、黃芩清郁熱
    • 若喉中痰鳴,加杏仁、射干、款冬花化痰降氣平喘
    • 若水腫,加茯苓、豬苓利水消腫
  • 小青龙汤最有功,风寒束表饮停胸,辛夏甘草和五味,姜桂麻黄芍药同。

大青龍湯

  • 外感風寒,裏熱症,惡寒發熱、無汗、煩躁口渴,脈浮緊
  • 發汗解表、清裏熱
  • 麻黃、桂枝、杏仁、炙甘草、石膏、生薑、大棗
    • 麻黃用量為麻黃湯中的一倍,主因加入石膏作用向下,會牽制原本麻黃得發散能力,需用較大劑量維持發散作用
    • 君:麻黃
    • 臣:桂枝、石膏
    • 佐:杏仁、生薑
    • 使:大棗、炙甘草
  • 大青龙汤桂麻黄,杏草石膏姜枣藏,太阳无汗兼烦躁,散寒清热此方良。

九味羌活湯

  • 外感風寒濕邪、內有蓄熱、惡寒發熱、無汗、頭痛項強、肢體酸楚疼痛、口苦微渴(口苦少陽膽熱),舌苔白微黃,脈
  • 發汗袪濕、清裏熱
  • 羌活、防風、蒼朮、細辛、川芎、白芷、生地、黃芩、甘草
  • 黃芩解少陽熱清氣、生地涼血生津(去除風寒濕邪導致津液損耗)
  • 分經論治:
    • 太陽經後腦頭痛-羌活
    • 少陽兩側痛、厥陰巔頂痛-川芎
    • 陽明前額痛-白芷
    • 少陰腦中、連齒痛-細辛
    • 太陰沉重頭痛-防風
    • 少陽兩側痛-黃芩
  • 九味羌活用防风,细辛苍芷与川芎,黄芩生地同甘草,发汗祛风力量雄

止嗽散

  • 風邪犯肺,咳嗽咽癢,微惡風發熱(表症不重)
  • 宣肺利氣(咳嗽以肺氣逆為主),疏風止咳
  • 桔梗、荊芥(不是防風)、紫菀、百部、白前(不是前胡)、甘草、陳皮(調脾解痰)
    • 若上焦肺部氣機不暢,調整肺氣,常用桔梗、杏仁一升一降
    • 若中焦胸膈咳嗽痰多,則常用桔梗、枳殼
    • 若中焦內部氣不暢,則用枳殼、陳皮
    • 若中脘腹部氣機不暢,則用枳實、厚卜
    • 若下腹部氣機不暢,則用木香、檳榔

辛溫解表辨識

外感風寒,惡寒發熱、脈浮

  • 無汗,麻黃湯(表實)
  • 頭痛惡風汗出,桂枝湯(表虛)
  • 無汗痰多而稀,或兼水腫(水飲),小青龍湯
  • 煩躁、口渴,大青龍湯(裏熱)
  • 頭痛肢體痠痛、口微渴,九味羌活湯(裏濕熱)
  • 咳嗽咽癢,止嗽散(風邪為主)

辛涼解表

  • 辛涼平劑: 銀翹散

  • 辛涼清劑: 桑菊飲

  • 辛涼重劑: 白虎湯

  • 銀翹散、桑菊飲、麻杏甘石湯、柴葛解肌湯

銀翹散

  • 溫病初期,發熱無汗、或有汗不暢,咳嗽咽痛(紅腫熱痛),舌尖紅、舌苔薄白,脈浮數
  • 辛涼透表、清熱解毒
  • 金銀花、連翹、荊芥、淡豆豉、桔梗、薄荷、牛蒡子、甘草、竹葉、葦根
  • 荊芥、淡豆豉,開腠理散邪,而不取溫,稱「去性存用」
  • 薄荷、牛蒡子、鮮葦根,利咽

桑菊飲

  • 風溫初起,表熱輕症,但(肺,主調暢肺氣)、身熱不甚,口微渴、脈浮數
  • 疏風清熱、宣肺止咳(止嗽散無清熱)
  • 桑葉、菊花、杏仁、(連翹、薄荷、桔梗、甘草、葦根) 同銀翹散

麻杏甘石湯

  • 外感風邪、邪熱壅肺,身熱汗出、喘咳氣急、甚鼻煽,脈滑數
    • 身熱汗出:裏熱重,石膏重
    • 身熱汗出不暢:表證
    • (高熱無汗:表寒實),麻黃重
  • 辛涼疏表、清肺平喘
  • 麻黃、石膏、杏仁、甘草
  • 病邪在上,火郁發之,病邪在下則不可
  • 大青龍湯以惡寒發熱為主,此方則以發熱為主

柴葛解肌湯

  • 外感風寒,郁而化熱,惡寒漸輕、身熱漸盛,無汗頭痛(太陽)、目疼鼻乾、心煩不眠、耳聾(少陽)、 咽乾眼匡痛(陽明),舌苔薄黃、脈浮微洪
    • 主位在三陽經,五官痛症
  • 解肌清熱
  • 柴胡、葛根、羌活、白芷、芍藥、桔梗、生薑、大棗、甘草、(黃芩、石膏)熱重時
  • 解肌方
    • 桂枝湯
    • 柴葛解肌湯
    • 升麻葛根湯

辛涼解表辨識

風熱壅肺、風寒化熱,發熱重、惡寒輕

  • 、身不熱,桑菊飲
  • 無汗、有汗不暢、咽痛,銀翹散
  • 發熱重、喘咳、鼻煽,麻杏甘石湯
  • 惡寒漸輕、五官熱痛,柴葛解肌湯

扶正解表

  • 敗毒散、參蘇飲

敗毒散

  • 氣虛、外感風寒濕表證、憎寒壯熱、頭痛項強、肢體痠痛、鼻塞、胸膈痞滿痰飲,舌淡苔白、脈浮而重取無力
  • 散寒袪濕、益氣解表
  • 柴胡、川芎、桔梗、枳殼、前胡、茯苓、羌活、獨活、人蔘、甘草、(生薑、薄荷)
  • 枳殼、桔梗,一升一降,調氣
  • 前胡、茯苓,助貯痰之器「肺」、生痰之源「脾」,調氣逼使痰出
  • 此處人蔘量小,非補氣(避免閉門留寇),僅扶正驅邪

參蘇飲

  • 氣虛、外感風寒證,內有痰濕,惡寒發熱、頭痛鼻塞、咳嗽痰白、胸悶、倦怠無力、氣短懶言,苔白脈弱
  • 益氣解表、理氣化痰
  • 人蔘、紫蘇葉、葛根、橘紅、半夏、茯苓、前胡、桔梗、枳殼、木香、炙甘草、(生薑、棗)
  • (橘紅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)取自「二陳湯」,祛痰
  • 比敗毒散氣虛更重,祛痰力更強,人蔘用量比敗毒散多,此方更強調益氣解表

虛人外感症候辨識

惡寒、發熱

  • 憎寒壯熱、脈浮而重取無力,敗毒散(表為主)
  • 咳痰、倦怠無力、舌苔白、脈弱,參蘇飲
Last Updated:
Contributors: johnnywang